小说
七八年前,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啥也不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和最好的朋友绝交了,俨然一个自闭孤儿。但也是这个时候,我阴差阳错地接触了一部叫《冰与火之歌》的小说。
随着同名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火遍大江南北,这本书的热度应该也是挺高了。但当时,身边的人确实是没有人知道这本小说,可能是地域问题,也可能是年龄圈子的问题。当时在同龄人里最火的,还得是《龙族》,以及一些个爱恨情仇的网络小说。
它给当时尚且年幼的我带来很大的冲击,我把它当做我的启蒙书籍,以及自闭时期的精神支柱。同时它也让我对西方严肃奇幻文学产生了兴趣,又看了挺多,书架上这些个书占据了半壁江山。
到了后来,我寻思西方的文学作品,总归不是中国的,不能只看别人的,自家的也得看。看的不太多,但总归是和别人聊的上来。
之后小说看得少了,转而看一些社科类的书籍,偶尔受人启发,或灵光一闪的时候,再回顾以前看的那些文学作品,又能看出很多新东西。
神启
我有幸看过一个研究哲学的基督信徒写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追根溯源的讨论了中国文化的起源,他说儒释道的三家学说,都诞生于两千多年以前,是中印文化源典不为过。这与孔子,老子,乔达摩悉达多的个人气质有关,他们参与塑造了亚洲农耕文化的特性,而不是亚洲农耕文化塑造了他们。
当然,我并不同意这个看法,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思考。我想,这实在是体现了西方文化“神启”的一个特点。
我想,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的那一堆当时被家里人称作“野书”的奇幻文学,倒成了此问题的论据之一。
《冰与火之歌》里,四季的交替,并不是均衡交替的。它的春季与秋季很短,夏季与冬季很长,几乎只在这两种季节当中进行交替。伴随夏天的是长久的和平,而冬天则随着战乱而来。
对于小说中季节变换的解释,乔治马丁(作者),则是借小说人物之口用宗教以及神秘主义的话语来解释的。光之王的忠实信徒,梅丽珊卓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个神,一个是光之王拉赫洛,一个是远古异神,他们进行着永不休止的对抗。”
一个持续了一整代人的冬天,人们在远古异神忠实奴仆——异鬼的入侵下,艰难生存。最后由“光明之子”亚梭尔亚亥带领人类击退了异鬼,人类终于迎来长夏。我想这个世界观背后的文化内核还是很好理解的,这不就是耶和华和撒旦,以及拯救世人的圣子,耶稣吗?
同理去看其它西方奇幻文艺作品,哈利波特杀死伏地魔的三件死亡圣器,佛罗多毁灭了魔戒便毁灭了索伦,文化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在基督文化世界里,有天主造物,有末日审判,时空是不对等的,存在神与神的激烈对抗,时空是向前发展的。
回到那位基督徒对于文化起源的讨论,现在看来便是因为基督文化式的思维,神化了儒释道三家创始人,把东亚文化的内核说成了孔丘,李耳,乔达摩悉达多三人的神启式创新。我认为实在不是这样,对于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说,实在是过于唯心了些。
那儒释道文化的文化内核又是什么?
天道
继续拿小说来谈谈。
我不太清楚看中国的文艺作品时,口味如何,但我想对于天蚕土豆那本《斗破苍穹》,应当是多多少少都看过的,没看过也听过。如果听都没听说过的话,那就套用一下其他玄幻小说的剧情,其实大抵如此。
萧炎是个降了修为的废物,然后靠着自身努力,机缘巧合,贵人相助,废物逆袭成大佬。玄幻小说的故事大体如此,大抵是不服命不信命,然后逆天改命,最后逆袭,我便一笔带过了。这个在我的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那部小说《将夜》里体现的更为强烈。
我想看到这大家也明白的差不多了,儒释道文化的内核就是围绕着一个“命”展开的,一个有定数的命。
在《平凡的世界》热播时,我也买了它的小说看。俩兄弟,主角,孙少安和孙少平,土生土长的农民,弟弟孙少平去读书去了,生活倒是多了些抗争的意义。可惜的是,两者都没有追求到自己的幸福,孙少安没有和自己的老相好田润叶在一起,孙少平最终也没有和田晓霞在一起,北京没去成,最后去当了煤矿工人。并不猛烈但却刻骨铭心的悲剧造就了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而其文化内涵中,处处都透露着对自身形势的判断,对“命”的认知。
而广为人知的《白鹿原》,则把命更上升了一个高度,天下大势,早有定数,不过轮回也。朱先生是全书最有智慧的人,三言两语便能点醒众人。他说过的一句话:“国共之争,不过公婆之争罢了”,不过把这段历史,当做了朝代更替。
儒释道的世界里,万物有轮回,时空始终处于均匀状态,没有什么神的启示,不过规律的演变罢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从逆天改命这点上看,网络文学虽然内核相同,但却多了些积极意义。
那么,儒释道文化气质的起源又是什么?是神的启示吗?是天道吗?是“命”吗?
种地
基督信徒在讨论中印文化源典的时候,实在是粗心,竟把儒释道当做了文化源典。
印度最早的创世主,当是梵天。
中原地区最早的创世主,当是盘古。
描述往这一贴,重合度与圣经故事中的天主很高。
关于天地起始的认识,各大民族的认识如此的相似,这又是为什么?恩格斯说:“社会制度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生产方式中去找”。天地有起始,人类社会亦有起始,万事开头难,对于祖先们来说更是举步维艰。狩猎和探索,是原始社会生产的基调。
而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为了保障部族的延续,生产方式也要革新。四大古文明都是建立在大河流域的,当有了河流,有了肥沃的土地,开始进行耕种以后,祖先的斗争场所便改变了,从探索未知和捕猎变成了耕种和畜牧。
一种稳定的生产方式,正是文明稳固发展所需要的。耕种,吃饭,排泄,肥料,再耕种,循环往复的生产模式,则是轮回学说诞生的沃土。对自然的崇拜,再加上循环往复的生产,诞生了儒释道的循环文化。三人在生活实践当中得出了如此结论,不是他们神启了老百姓,而是他们的学说符合社会发展,被老百姓看上罢了。
矛盾
《圣经》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摩西,是一个先知,他带领当时还是奴隶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去寻找天主提到的幸福之地,迦南。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便是他使用神力,分开了红海,从埃及骑兵的追捕下逃脱。
问题是,希伯来人追寻到了那块宝地,迦南吗?我认为是没有的,迦南之于摩西,就像“梅”之于曹操一样,望梅止渴的另一个版本罢了。苦难的希伯来人从来没有觅得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在中世纪以前,种地始终不是基督文化的主旋律。同样在贫瘠的土壤上诞生的,还有当今广为人知的伊斯兰教,两者的文化模式,都是神启式的。
可见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塑造有多么的重要,华夏文明在几千年相对稳定的发展当中日益繁荣,而基督世界始终在争夺当中渡过。如此一来,可以证明我们的文化比基督世界的文化更高一层吗?并不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不过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运气很好的获得了肥沃的土壤,先人一步罢了。
那个研究哲学的基督信徒说:“儒释道文化是循环,是二维的无始无终的圆,基督教文化是发展,是三维的始终上升的线”,对儒释道文化的否定,基督文化的肯定,可见一斑。为何否定儒释道肯定基督,我想他也有他的理由,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基督信徒。
基督世界永远在苦难当中前进,追寻迦南,追寻那个曹操的“梅”,他们在科学,哲学上的造诣,也始终是前进的。要说我们的科学造诣,难道不是前进的吗?也是,不过并不是如基督世界般的前进。他们无“梅”,但我们是有“梅”的,我们做出的很多科学研究,不是为了追求“梅”,而是为了保护“梅”。我们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在当代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感兴趣者可以自行百度)当中,陷入了循环当中。
敢问,当追求“梅”的人,遇到了拥有“梅”的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十字军东征八次,和伊斯兰人干架,耶路撒冷便是那个“梅”,可惜,两者都是追求“梅”的势力,不是拥有“梅”的势力。这是狮虎之争,难分伯仲。
正如当今宣传所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确实也是如此,儒释道文化当中,天地之间的奥秘就在脚下的土地里,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梅”的人,还要去争什么呢?佛曰:“仁者无敌。”
可惜的是,基督世界的人们不相信仁者无敌。当他们要来靠商业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各位皇帝能同意吗?不能,农民经商去了,农民当工人去了,这个和谐的循环便不能维持了,自己的统治也不能持续了。这等于来问我要我的“梅”了,我能给你吗?基督世界的人看确实如此,那没办法,只好动刀动枪了,而后就是各位熟知的近代史。
辩证的统一
基督文化,成也斗争性,败也斗争性。他们个个好勇斗狠,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拥有“梅”。儒释道文化,成也循环,败也循环,以至于强盗来了时,反击很艰难。这两种文化的出路,到底在哪?
答案或许你早就知道了。
“儒释道文化是循环,是二维的无始无终的圆,基督教文化是发展,是三维的始终上升的线。”
“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9页
“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列宁全集》第26卷第57页
两种文明的出路,早就被再一次认识到发展规律的先驱们指明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神化他们,一如当年的人们神化摩西,神化穆罕默德,神化孔丘和李耳。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巨大的光芒,对众人来说,其实与黑暗无异。
泥潭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可能是上层建筑的原因,现代中国人大多数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并且说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想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认识的看社科类书籍的人也很多。其中历史看得多的,对于历史的高度概括,大抵是历史的循环。十个里面如此认为的,得有八个。
不谈胡思乱想的人,就谈生活当中的人。“开心一天是一天,不开心一天也是一天,那为何不开心一天?”“生活本来就是苦难的,为何要对其充满希望?”“我研究这些东西干什么?反正我以后又用不到。”
当一个人曾经发出过这些感慨的时候,便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是一个佛教徒,是一个道教徒,不过没有挂上他们的名字罢了。已经把生活,或者其中的每一天,都当做一次循环,思维便已经落入了循环的二维空间,你已经把握了“梅”,又何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呢?
我想,这篇文章写的实在是长,若是真有认真看到这里的人,我认为要不可避免的思考一下了。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还是一个宗教信徒?
当一个人发出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感慨时,他可能会获得周围人的认同,认为其是一个成熟的人。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群体归属罢了,不是他人认同了你,而是儒释道文化认同了你,你已经是韭菜田里一棵合格的韭菜了。
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否有益呢?无益,不过对于生存有益罢了。试问,当基督世界的人,再来抢你手里的“梅”时,你会做出什么反应呢?难道只是螺旋上升的历史中又一次可悲的循环吗?
出路
出路是什么?
祝大家好运。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东西文明气质的前世今生发布于2024-05-11 2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