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期间,历来都有一条默认的规矩——不斩杀对方派来的使者。使者不过是个送信的,斩杀使者无异于断绝双方的谈判渠道,让战事陷入僵局。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规矩就真的从未被违反过吗?纵观历史,不乏无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先例。
看起来温文儒雅的使者,背地里也会玩些险招。公元前576年的华元之劫就是典型案例。当时,楚国大举进攻宋国,雄心壮志要灭了宋国。宋国实力弱小,顶不住楚国的攻势,只得派遣体质瘦弱、性格温和的华元前去楚国谈判停战。
华元劫持楚国统帅 楚宋议和的最初起源
眼看楚国大军压境,宋国选派了一位看似柔弱的使者华元前去楚国谈判。华元平时性格温和,从不与人争辩。然而他内心却极为聪明机敏,进入楚国大营后,他先是抱持谦卑态度面见楚国统帅子反,表达宋国愿意停止抵抗、接受楚国管辖的态度。
子反很欣赏华元的姿态,对他继续交涉抱有期待。次日,华元约子反在寝室里详谈停战事宜。子反正在谈话间隙小睡片刻,未曾料到华元会突然从身后勒住他的咽喉。华元力气很大,死死扼住子反的脖颈,子反很快便失去知觉。
华元随后给子反绑好了手脚,用口球堵住他的嘴,将他锁进衣橱中。此时,华元便完全控制住了楚军的统帅。他迅速给宋国送信,要求宋国立刻派兵前来楚营,一鼓作气消灭楚军。消息传到,宋军大喜,立即组织部队Kill向楚营。楚国统帅被挟持,楚军顿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为避免宋军的袭击造成重大损伤,楚国只得命令主力部队后撤30里,暂时解除对宋国的军事压力。至此,宋楚之间完成了一次让步交涉。华元也因出色完成任务而声名大噪,这就是传说中的“华元蹬床劫子反”。楚国不敢杀害华元,只能将他扣留下来作为人质。这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最初起源。
耿恭围困中斩杀汉匈使者 坚决不降的表态
公元45年,东汉将领耿恭率领400多人固守边城金蒲,面对的是匈奴数万大军的围困。城池不大,储备的粮食很快便吃完了。守军只能以树皮、草根、盔甲填肚子。
眼见大军围城日久,匈奴人派出使者前来劝降。使者语气狂妄,声称天助匈奴,金蒲必然落入匈奴之手。耿恭面无表情地听完,然后亲自动手,斩杀了对方的使者。
他命令士兵将使者的尸体烤熟取肉食用,并高声对城外匈奴军吼道:“我耿恭率领的汉军,就是以你们匈奴人的肉为食,也绝不会投降!”城头的汉军响应着将令,高呼着绝不降敌的口号。这一戏码惊得围困的匈奴军哭喊着退去。
耿恭的举动,无疑向匈奴展示了汉军誓与金蒲共存亡、决不投降的坚定信心。后来,汉军援军到来,金蒲城解围,耿恭因死守边境之效功升迁为左将军。这就是汉匈交战中,耿恭斩杀来使的逸事。
明朝街头杀蒙古使者 边患后遗祸深重
15世纪中叶,正值明朝嘉靖年间,蒙古部从北方山檐蜂拥而下,大举侵犯明朝边境,双方在边境上大打出手。这场仇杀持续了十几年,最后是由于蒙古内乱,明蒙双方才暂时停战。为了恢复贸易往来,蒙古汗国后来派出使节前往明朝朝贡通商。
然而,明朝对蒙古的仇视极深,一听说蒙古使节要来京城,明廷内外就哗然大波。当使节一行人来到京城大街时,明军将领们直接冲出来,将使节人马杀得片甲不留。明廷的反应可以说是咄咄逼人、毫无顾忌。这下子,蒙古人再也忍无可忍,誓要大举报复。
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蒙古军队频繁侵袭明朝边境,给明朝边疆地区造成了持久动荡和深重灾难。明廷这一鲁莽杀害使节的举动,直接导致了边境战事的再度爆发,可谓是自断后路、自食恶果。这就是明朝街头杀蒙古使者的惨痛教训。
宋蒙战争中的斩杀信使 一种保卫国家尊严的手段
13世纪中期,蒙古族崛起,在统一北方后向南方发动了大规模征服。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自然也成为了蒙古的劫掠目标。两国交战了近百年,期间蒙古多次派出使者前往宋军大营,企图劝说宋军投降。
宋军面对蒙古使者,表现得异常强硬。不仅拒绝投降,而且将使者斩首示众。蒙古使者人头落地的一幕,无疑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将士们高呼口号,誓死保卫大宋江山。
这种激进的举动固然残忍,但却体现了宋人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坚定意志。正是这种意志支撑着宋朝与蒙古较量了一个多世纪。尽管最终宋亡于蒙古铁蹄,但宋人保家卫国的故事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宋蒙战争中宋军斩杀信使的真相。
缅甸使者被蒙古凌辱斩首 引发持久战事
13世纪后期,蒙古帝国势如破竹,吞并了中原与东亚大片土地。在灭了大理国后,蒙古开始觊觎东南亚地区。缅甸作为东南亚的大国,自然成为了蒙古的下一个目标。起初,蒙古派出使团前往缅甸,希望缅甸臣服于蒙古天命,承认蒙古皇帝的宗主地位。
然而缅甸拒绝接受蒙古的要求。当蒙古使团要返回时,缅甸国王下令让使团在返回的道路上赤脚行走,以示侮辱。使团到达边境时,更遭遇缅甸军队的伏击和杀戮。一时之间,人头滚滚,血染边城。这无疑是对蒙古帝国的赤裸挑衅。蒙古大汗震怒,立即发兵东征。
次年,战火便燃遍了整个中南半岛地区。这场战争持续了20多年,直至缅甸国力衰弱,被迫向蒙古称臣。若不是当初鲁莽杀害蒙古使者,也许缅甸还能保存实力,避免付出巨大代价。这就是蒙古征服缅甸的前奏,也是历史上一个惨痛的教训。
结语
纵观历史,双方交战期间来使不斩的规矩时有被打破。面对使者,不同国家和文明体现出迥异的态度。有的激进残忍,直接斩杀;有的谦逊温和,设下陷阱。
无论何种态度,都体现了一个民族捍卫尊严、维护利益的基本位置。当今世界,各国间利益交汇、碰撞不断,我们更应秉持宽容理性的胸襟,对他国使者持尊重态度,这是文明共处的基石。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斩了会如何?历史上便有此类惨痛教训发布于2024-05-11 2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