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的开展起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为重要。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政府自救运动—清末新政
(1)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措施有:改革官制(外务部等),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等),编练新军——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时期改革举措颇为相似,新政不新。
(2)清末新政后期—预备立宪(1905-1911)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3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组建皇族内阁——欺骗民众,不得民心——资产阶级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2.民主革命的兴起
(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1905年8月,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会上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民族主义(前提):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民权主义(核心):对应创立民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保障):对应平均地权
(3)革命实践: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背景(辛亥革命背景)
(1)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阶级矛盾尖锐。
(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
(5)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6)军事: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2.过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
2月15日,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落入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1)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积极性
(1)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思想解放
(4) 社会风俗:破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促使社会文明开化
2.局限性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
(3)未发动广大民众
(4)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5)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第19课:辛亥革命发布于2024-05-11 22: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