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面对嚣张跋扈的董卓,你猜袁绍是怎么回应的?没错,他拔出佩剑指着董卓道:“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非常熟悉。但其实,当袁绍这样挺身而出,面对权倾朝野的董卓时,他只是遵循了袁家的家训。因为几代之前,袁绍的先祖们,就已经这样做过一次了。
要知道,袁绍这个性格,可不是天生的。这种敢与专权对峙的勇气和魄力,是袁家祖宗几代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袁绍的曾祖父袁安,更是奠定了袁家在东汉士族集团中的地位,使袁家成为东汉政坛上的一面大旗。
说起袁安,他可是东汉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袁安是东汉初年人物,出身并不高贵,只能算是小家族中的一员。之前的袁家世代都是些底层官吏,家境也很一般。但袁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政治手腕,在东汉官场上屡建奇功,终成为三公之一,将袁家推上了士族世家的高位。
对于袁家来说,袁安无疑是开创家业的第一人。后来东汉中期盛极一时的“四世三公”之盛,都源自袁安一手缔造的基业。甚至到了袁绍这一代,袁家已成为士族集团公认的领袖和代表,这同样离不开老祖宗袁安当年的功劳。
袁安之所以能在东汉上层社会崭露头角,关键在于他抓住了两个历史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汉明帝时期的刘英谋反案。
刘英是汉明帝的弟弟,他拼造谶语谋反,一时间朝中震动。处理这个案子势必会触及皇室天子的面子问题,连累甚广,所以门阀世家都不愿接手。
这个时候,来自小家族的袁安挺身而出,替汉明帝处理了这个烫手山芋。袁安处理得法正词严,既给明帝交了一个满意的答卷,又为自己赢得了声誉。汉明帝见袁安办案公正,不畏权贵,于是开始重用起这个小家族出身的青年才俊。
第二个机遇,则是窦太后和窦宪专权的乱政时期。
窦太后是汉章帝的生母,她倚仗自己的权势,放任兄长窦宪当政。窦宪上台后大力发动北伐,不仅军纪涣散,还导致边境百姓涂炭。
袁安代表士族集团力争北伐的减税政策,还联合百官弹劾窦宪,给北伐的军队拖后腿。虽然没能阻止北伐最终成功,但袁安的坚持拖住了窦宪,保全了汉和帝的皇权。
正因为袁安两次在政治斗争中力挺皇权,士族集团才看重袁家,使袁氏成为他们的领袖。袁安开创的家业,也成就了袁绍后来在朝中的地位。
然而,当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审视历史时,我们也许难以理解,为何像袁安这样勤政爱民的官员,反而会阻止北伐消灭北匈奴?
其实,这反映了当时士族集团与世族集团在治国方针上的分歧:
世族以先祖功勋为傲,他们渴望通过对外用兵来彰显自身价值,积累更多功勋。所以世族代表如窦宪热衷发动战争。
而士族来自平民,不靠家世,更关心百姓疾苦。他们不想打仗增加百姓负担。所以士族代表如袁安反对积极用兵。
我们不能简单用“英雄”或“腐儒”这样的二元论来看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认识到,士族和世族作为两个不同阶层集团,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有各自的立场和利益诉求。
正是因为袁安能坚定地代表士族集团的利益,士族才视袁氏如同一面大旗,以袁家为代表抗衡世族的权势。这为袁绍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当然,论个人政治手腕,老祖宗袁安还是强过后代袁绍的。
袁绍在董卓入京时失败得很快,还要靠外戚的王党勾结;而当年的袁安,足智多谋,深得皇帝喜爱,就算面对如日中天的窦太后和窦宪,也从未低头,始终率领士族坚持原则。
所以说,要不是有老祖宗袁安当年开创的声望和地位,单凭袁绍这样的政治手腕,也支撑不起袁家在朝中一呼百应的局面。
看来,要成就一代名族,靠的终究是老祖宗的功劳。后人再怎么拼搏,也只是守成而已。正所谓“福禄不过三代”,盛世显赫终难长久,只有老祖宗当年创业的辉煌,才是一族荣耀的根本所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袁绍家族,到底是怎么起的家?你知道袁绍的祖宗有多牛吗?发布于2024-05-11 22: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