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包拯是“铁面无私包青天”,只要是触犯了大宋律法,包拯上可斩王公贵族,下可诛平民黎庶。然而有这样一个人,包拯咬碎了牙齿都不敢对他施以刑罚。此人是谁?居然可以让包拯束手无策?
此人就是后周皇室后裔柴文意。
包拯斩过皇亲国戚,质问过圣上、太后,他的铁面无私从不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区别对待。在他的心中,维护大宋律法的公平性,为国家和百姓创造公平的法治社会是重中之重。然而当包拯遇上了柴文意,除了感叹“老天无眼”外,居然萌生了弃官的想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后周皇室
说起柴文意柴小王爷,以他的背景来说,不仅是包拯,就算是大宋皇室也没有几个人敢正面拍桌子瞪眼睛。柴文意看似在朝堂中是个没有权势的闲散王爷,实际上却有着近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力量。
为何一个外姓的王爷能够如此嚣张跋扈?这就不得不先从后周政权、与大宋建立说起。
当大唐失去光辉之后,整个华夏大地再度陷入混战当中,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政权,被世人称之为五代十国。在这纷乱的背景下,邢州望族中出现一位少年名为柴荣,自小喜爱舞枪弄棒,又熟读史书以及黄老之术。
成年后,柴荣文武双全,提枪上马征战四方,与姑父郭威协助刘知远登上帝位,建立后汉政权。刘知远十分欣赏柴荣,对他委以重任。
谁知公元948年,后汉仅仅才建立一年时间,刘知远突然驾崩,太子刘乘佑继承皇位。这个新皇帝没有经历过战事,打心底没有同袍观念。他对郭威与柴荣十分忌惮,找到机会将郭威全族屠杀殆尽。
幸好郭威与柴荣有事在外,这才逃过一劫。经过此事,两人悲愤交加,起兵杀向开封都城,推翻了刘乘佑的统治,终结后汉顺势建立后周政权。
天有不测风云,郭威登上帝位没多久便重病缠身,他将后周政权转交给柴荣后悄然离世。于是,一代雄主后周世宗柴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柴荣可谓是天之骄子,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不仅政治上极为清明,军事上更是一雪汉人多年来的颓势。
在他“先南后北”的战略思想下,中原大有被一统的征兆。可谁又能想到,即将收复被胡人侵占已久的北方故土的天之骄子,突然染上恶疾,病逝于万岁殿中,终年38岁。
就这样,柴荣留下了柴家的孤儿寡母,那一腔壮志也烟消云散。原本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后周政权,出现了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自此后周消失,北宋政权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身为柴荣的手下大将,南征北战自是有功,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天下,终归是要被世人议论。
赵匡胤或许为了赎罪,也或许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特意给柴氏宗族颁发了“免死铁券”,只要柴氏宗族不犯上作乱,几乎没有什么罪责能加在他们身上。
宋太祖赵匡胤离世后,专门给皇室子孙留下三条祖训,这三条祖训就刻在太祖石碑上,但凡后世子孙前来祭奠,都要读一遍祖训。
其中就有一条关于柴氏子孙,那就是无论柴氏后人犯下何等罪过,赵家子孙都不得深究,要最大化的宽恕。
小王爷柴文意
93版的《包青天》中出现了这么一个角色,商王柴老王爷之子柴文意。这个小王爷仗着有太祖祖训的庇护,可以说是嚣张跋扈,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究竟有多过分呢?
对满门忠烈、一心保家卫国的杨家将,柴文意先是将其摧残到只剩下孤儿寡母,后来甚至使计诬陷让杨氏家族被满门抄斩。
有一天在京城中,杨家宝碰到柴文意当街强抢民女,心怀正义的杨家宝出手阻止,让柴文意碰了一鼻子灰。咬牙切齿的柴文意怀恨在心,多次给杨家宝找麻烦。
柴文意的妹妹、柴家郡主柴文婷心中早就对杨家宝产生了情愫,她不理解哥哥为什么这么做,每次询问哥哥都被斥回。万般无奈下,柴文婷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暗中保护杨家宝。有了郡主的帮助,每次暗算杨家宝都能化险为夷。
岂知越是这样,柴文意就越是恼怒,一条歹毒的计划在他心中慢慢萌芽,他要设计杀害杨家宝。万万没想到的是,妹妹柴文婷对杨家宝用情至深,甘愿为杨家宝付出生命,也要令柴文意的计划落空。
错杀亲妹的柴文意恼羞成怒,可他仍不知悔改,当即诬陷杨家宝杀害了自己的妹妹,杨家宝因此锒铛入狱。
杨家家教严格,没人相信杨家宝会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来。但柴文意早就利用自己的权势将所有的伸冤门路堵死,任凭杨家人劳心费神、四处奔走也无济于事。
还好最后包拯接触到了此案,这才把事情调查清楚。柴文意有“免死铁券”的庇护无法定罪,却不妨碍包拯先把杨家宝从监狱里放出来。
得知杨家宝出狱,柴文意彻底陷入癫狂,他将个人恩怨无限扩大,发誓要让整个杨家给自己妹妹陪葬。
于是柴文意残忍杀害边关守将杨家声和杨老夫人,并挑断了杨忠的舌头,让他不能上京喊冤。没了关键人物,他紧接着诬陷杨家通敌,是自己及时发现并阻止。杨家毕竟是臣子,柴家终归跟赵家皇室更为亲近些。
所以皇上压根没有怎么调查,单方面认定了柴文意的说法,将杨家满门抄斩,杨家宝在别人的帮助下四处逃亡。柴文意又开始迁怒于一直劝说自己的父亲,联想到妹妹的真实死因,这个不孝子居然逼死父亲,觊觎起商王的位置来。
包拯审了一辈子的案,见到事情发展到这种局面,早已按耐不住胸中的怒火。他将柴文意缉拿审问,讼词、证物条条件件指向柴文意。可柴文意丝毫没有悔悟之心,不仅在堂上气焰嚣张,甚至大放厥词嘲讽包拯。
讽刺包拯堂上三口御赐的铡刀,狗头铡只能铡土豪劣绅,虎头铡只能铡贪官污吏,龙头铡名义上可以铡皇亲国戚,但不论那口铡刀,都铡不到他这个手握免死铁券之人。
包拯怒不可遏,冒着要被皇上赐死的风险也要为杨家伸冤,誓要杀了这个混账。可是周围所有人都在劝说包拯三思,这毕竟是太祖留下来的祖训,一刀铡下去,死的柴文意,损的可是赵家皇室的颜面。
祖训还在,铁券还在,这样做无疑给世人一种赵家皇室带来信用风险,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当今圣上呢?所以,毫无办法的包拯陷入到了极度自责和失望中。他不明白为什么好人为何要被如此对待,恶人又怎么能这般逍遥法外。
万籁俱灰的包拯想要辞官,他发出感慨:“老天为何如此不公?”岂知话音刚落,一时间衙门外乌云密布。
走出大门刚刚还在大摇大摆、口出狂言的柴文意,突然被从天而降的一道惊雷劈死,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快。
柴文意之死很有戏剧性,既表达出免死制度的不合理性,有凸显出天理昭昭、疏而不漏的核心意义。要知道审查“狸猫换太子”之事时,包拯尚可以面对皇家而秉公直言。到了此时,只能被规则左右。
由此可见,柴氏宗族的“免死铁券”在大宋朝局上占了相当一部分重量。这种重量自赵匡胤心存愧疚而起,逐渐演变为可以影响政治与律法的力量。
赵匡胤虽然心中有愧,却也在提防着柴家,从不会让柴氏家族真正走入朝局政治的中心。就像“杯酒释兵权”一样,一个掌权者最担心的就是权力从手中流逝。可惜赵匡胤也没有想到,一副“免死铁券”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下,竟成为了影响平衡的存在。
不说黎民百姓,就算是整个朝堂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要忌惮祖训和皇家的颜面。这就造成了柴文意的嚣张跋扈,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冤案、错案。
法家所主张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要创建一个平等的法治社会,可一旦有了影响平衡的先决条件,就连铁面无私的包拯也没办法做到秉公执法,诚为可叹。
柴文意是影视作品中杜撰的角色,却也映射出免死制度的各种弊端。历史上没有柴文意不假,借着“免死”之恩嚣张跋扈的人却是层出不穷。
因此等到明朝时期,即便也有“丹书铁券”这类免死的皇恩存在,却再也没有宋朝时期的那种分量。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从不在意什么皇家颜面这些假大空的东西,他能赐给臣子最大的恩赐,也能把恩赐收回来。
故而很多明朝开国功臣家中放着“丹书铁券”,到头来还是逃不过朱元璋愤怒地屠刀。所以,当有了某些特权之后,最该想的应该是如何低调与维护,而不是目中无人的滥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究竟有多强?放眼大宋没几个人敢惹发布于2024-05-11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