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直有个笑话:世上最薄的四本书中有一本名叫英国的菜谱。
对此,凡是在英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人们简直无法想象英国这个好歹也辉煌了几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在吃饭上还没有印度的咖喱饭有味,甚至连炸鱼薯条都能成为他们的国宴大菜。
其他国家虽然比英国好上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炒菜这件在中国人看来简直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欧美国家的眼里却是外星来客!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西方的美食观
虽然说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追求美食,但两者对美食的取舍却并不相同。
中国人更加追求美食的美味,而西方人则重视美食的营养价值,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吃货民族”,即使是被看成了神翼小说的《山海经》里,里面记载了大量老祖宗对那些异兽的食用评价。
而早在远古时期,能够吃饱饭的中国先民就开始追求食物的味道了。
比如说商汤的丞相——尹伊,就是一位好厨子。
而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更是对自己的厨子易牙有过如此感慨:
我已经吃遍了这天下美味,就是不知道人肉的滋味如何。
总而言之,中国人对美食的渴望,那真是刻在了骨子里。
也正是因此,让中国先民开始了各种挑战极限的吃法,比如说醉虾、酒泼蟹,又或者是东坡肉等等。
尽可能地在保证食物原有的口感与滋味的同时,再用调味品加以酝酿,以获得更佳的口感。
也正是因此,在炒菜还没有普及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变着花样地做菜了,蒸煮、煎、炸、焖…
而等到宋朝中国人开始使用铁锅炒菜后,炒,这一可以更加充分的带给人们味觉盛宴的做菜方式也很快地流行了起来,并在明朝时得到了普及,并由此演化出了诸多菜系。
相比之下,西方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有些敷衍了,他们只是认为吃饭就是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命延续。
为此,相比于味道,他们其实更加注重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
甚至很多时候,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对食材的搭配根本就不是在做饭,而是在配药。
你能想象吗?在中世纪那些贵族用餐时,都会用一个天平,精准地在自己的餐盘里放上菜单上的各类食物。
也难怪像炸鸡、薯条这些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速食食品,会先在他们那里诞生了,因为你找个中国的大厨来,他们绝对不会有闲心在放盐之前还要称几克。
而等到工业革命后,西方人在吃上的讲究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们会认真分析食物的化学成分,并计算人体需要哪些元素及其含量,然后再像医生开药一样开出一份菜单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指望他们有什么心思去琢磨美食的做法吗?
当然了,物质决定意识,中西方美食的发展差异也和各自的自然环境离不开关系。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气候、环境和治安条件都相当齐全,这也使得中国的古人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食材。
相比之下,欧洲各国的环境大同小异,使得他们就是想要琢磨一些奇特的食材,也没那个能力。
但是,影响两国美食差距的又岂止只是自然环境呢?
中西方的历史差距渊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农业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西方的。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进入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
而在此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种地,中国先民更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
比如说郑国渠、都江堰等都是中国先民的农业水利工程。
而类似的水利工程还有很多,也正是靠着这些大型工程,使得中国的农业可以稳定发展,为先民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
而有了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后,中国人自然就可以琢磨起吃了。
吃,第一个要考虑的是主食,这个不用多说,小米水稻麦子等,都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主食。
主食有了,接下来就是配菜了,因为在古代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缘故,因此大多数人的日常菜式都是蔬菜。
因此,如何将蔬菜做得更好吃,就成为国人的目标。
西方则不同,西方的文明起源是在希腊半岛上,希腊的面积大概是3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七成都是山地丘陵,另外三层平原中有相当部分靠近海洋,是盐碱地!
再加上希腊半岛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也使得当地的农业条件并不适宜,因此他们的农作物除了大麦以外,就是葡萄、橄榄等水果了。
就是在现在,炒葡萄,应该也算是黑暗料理吧?
农业时代是因为东西方的地理条件造成的,食物品种差异,那么到后来呢?
当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后,开启了工业革命后,他们总能有足够的食材来让他们发展美食了吧?难道他们就没有尝试过吗?
答案是好像还真没有。
因为传统这种东西对于饮食习惯的影响真的很大。
中国人的美食传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答案是新石器时代!
在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烧煮烤的烹饪遗迹。
而在春秋的墓葬中,考古学家又惊讶地发现,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煎和炒来烹饪食物了。
对,没错,那个时代中国确实没有铁锅,但是可以用铜鼎啊!
比如说在1978年的曾侯大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与今天的铁锅非常类似的餐具。
而真正意义上的铁锅,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也不算太晚,大概是在三国时期,等到唐宋时期,中国的炒菜体系就已经大致形成了。
相比之下,西方呢?
在工业革命之前,他们压根就没有炒菜的念头。对于食物的食用方法也是相当简单粗暴,好一点的就是拌个沙拉,烤个肉或者煮一下。
差一点的就干脆直接生吃,生吃蔬菜水果和吃生肉。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人首次见到英国人时,会说他们“茹毛饮血”的原因了。
因为,那时候英国的官员在餐桌上吃的肉真的是带血的,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原味!
而即使等到工业革命后,欧洲人的铁制农具得到了普及,但很可惜,在此期间,欧洲人也没有炒菜这个概念。
他们最常见的做法也无非就是把肉、蔬菜、土豆等各种食物放到锅里炖成一锅而已。
直到今天,虽然欧美国家也开始追求起了美食。
但很可惜的是,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因此,工业时代,他们的美食就是罐头了。
罐头在如今的中国,好像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吃了,但是欧洲平均每年每人的罐头消耗量却可以达到50公斤,美国则是75公斤!
而中国这个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罐头生产国,每年罐头的85%以上也都是用来出口了。
也真不知道,当那些去欧美国家旅游的人,发现摆在他们餐桌上的中国罐头时,会作何感想?
东西方的烹饪理念差异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炒菜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切菜。
豆腐要切块,土豆要切丝,黄瓜要拍碎…
反正是要对食物进行细致的加工处理。
因为,只有这样炒菜的时候才能尽可能地让食物充分吸收各种调料的香味,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来。
以至于因此还闹出了不少著名的笑话,比如说北宋蔡京家的一个厨娘嫁了人后,丈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老婆竟然什么都不会做。
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婆在蔡相爷府上只管拨葱丝,不管做其他的。
更有些夸张的人,甚至会连自己做饭用的炭都要雕上一些花纹,以示身份。
而相比之下,西方人他们对食物的处理就比较粗糙了,除了做沙拉的时候,他们会把蔬菜和水果切碎以外,其他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切成丝这个概念。
因为在西方的厨师看来,他们做菜主打的就是一个快!
只要食物吃下去,能够填饱肚子就行,他们并不会为了加工食物而费太多的心思。
比如说土豆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厨师,最多也就给你切成四块。
至于说,体积太大,你喂不进嘴里怎么办?没看到给你配有刀子和叉子吗?自己加工呗!
说实在的,抛开东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不谈,我真不觉得刀叉比筷子高明在哪。
相比之下,一根筷子就能够解决除了汤以外的所有食物,难道这不是最方便的餐具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为什么欧美国家不炒菜,只有中国人炒呢?发布于2024-05-11 21: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