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出家因缘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改变人生轨迹的四次经历
东门见老人
第一次,悉达多太子久居深宫,就想着出去游玩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净饭王就派了很多大臣和宫女陪同太子一起出游。
太子刚到东城门花园的时候,正巧遇到一位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骨瘦如柴,弯腰驼背,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步履艰难。
太子在宫中没见到过这种情景,很好奇,就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者就告诉他:“这就是老人呀!”
太子触景生情,想到将来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么一天 ,心里就闷闷不乐,就想着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人不变衰老呢?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也没心情游玩了,就打道回宫了。
南门见病人
后来又一次出游,在西城门碰到一个病人,躺在路边,痛苦的呻吟着,非常可怜。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者说:“这是病人呀。”
太子想到人人都会有生病的一天,感觉非常痛苦,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呢?苦思冥想,也想不到解决办法,于是再无心游玩,就回宫去了。
西门见死人
第三次,太子又请求净饭王出去游玩,净饭王没有办法,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次从南城门出去,正好遇到一行举办葬礼的队伍,人们抬着一具死尸,流着脓血,恶臭难闻,随行的家属一个个痛哭流涕,悲伤不止。
太子看到后非常感慨,为什么人都会死掉呢?就没有办法免于生死吗?于是又回宫了。
北门见比丘
第四次,太子带着队伍从北城门出游,这次碰到的是一位相貌庄严的沙门,身穿袈裟,一手持钵,一手拿着锡杖,神态安详。
太子一见,心生欢喜,就合掌恭敬的请问他是干什么的。这位沙门说:“我是出家修道的沙门,一心修道,借此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
这四次出游经历,带着一种生命的终极拷问。这位太子深刻地感知到了一切众生,包括自己,所不可避免的衰老、疾病、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毅然决然地走向出家修行的道路。
这是这位太子出家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切生命当中永恒存在的、必须要破解的一个生命的难题。
悉达多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悉达多太子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摘自普南禅院
为众生而出家
印度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
佛陀在此时遁入山林去追求真理,
在人间最美的时节
而看破无常的本性,
佛陀为什么出家?是为众生而出家。
“今生不向此身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们也要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
从这个感官、狭隘、生灭烦恼
的世界里回头,
让“心”做主人,
超越这个世界种种的不如意,
超越低级状态的肉体的我,
超越业力的束缚,
感知到诸佛菩萨的存在,
最终抵达生命真正的觉悟,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生起这样的智慧。
《十轮经》云:
“出家僧相,乃秽恶世间清净幢相。”
《出家功德经》云:
“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出家功德经》云: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
敬 请 常 念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那耶 梭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殊胜吉日请持戒念佛,
广做功德,
必蒙佛力加持,
消除无边业障,
累积无量福德!
若您想知道自己的事业财运婚姻等情况,或想更快改善把握自己的运势详请扫以下二维码联系老师咨询。
易经是人类的一盏明灯,
启明着我们美好的一生
地址
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能快乐!
人要从心底里快乐起来莫过于学懂易经!
学懂易经造福自己利益他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今天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及起缘起,忆佛念佛,同沾法喜!发布于2024-04-16 2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