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影响了人际的交往,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要会讲话,有很多的名言警句,都是与言语有关。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开口就讥讽别人,讪笑别人,指正别人的过失,是轻薄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做出来,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德行,而且也足以使自己身败名裂。
悠悠之谈,易绝智者之口,也就是说没有用的这些闲话、聊天、说人的过失、说三道四等等,智者应该拒绝这些。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一个君子,不会去道听途说,听到别人怎么说呢自己就去传播流言,这种流言到了智者这里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向下面传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我们在很多单位看到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事了之后啊,就聚集在一起,然后在说三道四,谈论别人的过失,所以中国有一句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呢。
每一个人都在说一些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事,都在说别人的过失,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所以古人教导我们,静坐的时候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而不要去谈论别人的过失。
又提醒说,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
真正的学问常是自责自省,就是说我们这些人呢,终日没有长进, 就是因为怨天尤人这个毛病,而不懂得反躬内省,看看自己的过失在哪里。
真正的学问呢经常是自责自省,也就是自己责怪自己,自己反省自己。
又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一个君子人,应该躬省自己非常严格,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自己的过失认识得一清二楚,而且非常不留情面。但是对别人呢,要薄责于人,对别人要宽厚三分,不要对人求全责备,一个人经常检点自己还来不及呢,哪有功夫去检点别人的过失呢。
那么这些教诲都是告诉我们对人要宽厚,对自己要严格。
在苏东坡的身上,也可以看到他的心境和他自己对别人说话的这种相应程度。有一次这个苏东坡也是和佛印禅师一起在坐禅,结果坐着坐着呢,这个苏东坡忽然就问这个禅师,说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呢?这个佛印禅师,看他穿戴得很庄严,坐得也很端正,于是说你这样庄严,像一尊佛,那苏东坡听了就非常得意,很高兴。结果这个时候,佛印禅师就又问他了,他说那你看一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呢?结果苏东坡看他这个袈裟啊,婆娑在地,然后就非常不客气地说啊,他说你这个样子啊,像一堆牛粪。这个佛印禅师听了之后,就默声不语也没有说什么话。苏东坡就非常得意啊,回来之后对苏小妹说,他说每次我跟这个禅师辩论,总是辩不过他,都是他赢,可是今天我却占了便宜,我赢了。苏小妹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他说你看,今天在坐禅的时候,我问他我的样子像什么,他说我很庄严像一尊佛,他问我,他像什么,我告诉他,你样子像一堆牛粪,这不是我庄严他不庄严吗?苏小妹听了之后,很有智慧说;禅师的心像佛,所以他看你才像一尊佛;而你的心里非常肮脏,你才会看佛印禅师是一堆牛粪,实际上还是佛印禅师要比你高明得多啊。听了这样的话,苏东坡才非常地懊悔,知道还是自己比不上这个禅师,境界还差得太远。因为他自己的心地不是很干净,所以当他看外界的时候也不会得出很好的结论。
中国人说这个境由心转,什么是境呢?
就是外部的自然环境和人事环境,都是由你的心来转变的。
当你的心欢喜的时候,你看一切人都欢喜;
当你的心充满了慈悲和爱意的时候,你看每一个人都有可亲之处;
当你自己很挑剔的时候啊,你看到谁都有毛病,都有不足之处。
中国古人说“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一个有德行的人,非常有道德的人,他心平气和,见到别人都有可取之处,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口中所赞许的人就非常多,所赞许的事也非常多。
与之相反,德薄者,就是德行非常浅薄的人,其心刻傲,心非常刻薄又傲慢,见人皆可憎,看到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不足之处,都有令人讨厌的地方,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轻视的人,鄙视的人就很多。
人的德行是好还是坏,在《人生的三十四个经典好习惯》这个文章当中,有很多都是和人的言语有关。
第一点它说,不说不可能三个字,让自己经常给自己积极的语言提示,不要说这件事不可能。
第二:凡事的第一反应是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与其为失败找借口,不如为成功找方法,对事情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去为它找借口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三:遇到挫折的时候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遇到挫折的时候为什么还说太棒了呢?因为给我考验的机会来了,让我能够发挥自己的能量了,让我可以更加锻炼自己的能力了。
第四: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说积极的话,避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有了消极的情绪,应该找出正面的处理方法,能够通过积极地思维,把坏事变成好事。
如果一个人,能够转境而不为境界所转的话,这个人才是真正地有智慧。
在三十四个经典习惯的下边也有一些是关于言语的,说话的时候声音有力,感觉自己声音似乎能产生有感染力的磁场,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言语来影响对方,能够让对方和自己产生共鸣。这个时候你要想象,自己的声音非常有磁性,非常有感染力。
在说话之前,要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说话不能够轻言妄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考虑是否对对方造成了伤害。应该想到,说这句话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才不至于让他产生误解。想一想对方的感受,话说出来才更能够让对方接受。
每天有意识,真诚地赞美别人三次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赞美别人也不要说得让人不能接受,要对方确实有好的地方,有优点,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发自内心地给他以赞美。
那么这个过程,就能够提高他的自信,也帮助了他,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宽容心,看到别人好的方面,我们没有去嫉妒,反而还希望他做得更好。还有一点就是要及时写感谢卡,哪怕是用便签写,我们要给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及时地回馈,要能够有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给我们的帮助。
不要用训斥指责的口吻给别人讲话,这一点很多的职业工作者经常会犯,比如说当老师的,回到家里对着丈夫对着孩子,就像用教训学生的口吻来讲话。当军官的回到家里,就像对士兵的命令口吻来讲话。当法官的回到家里,像审判犯人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家人,就让家人很难接受。
还有就是控制住,不要让自己做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一般人遇到了事情总想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进行辩护。这个辩护实际上并不有助于我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别人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失。
中国古人心胸很宽阔,看到别人能够指出我们的过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当别人指出他的过失的时候,就非常欢喜。
尧舜禹中的禹这个圣人,听到别人给指出自己的过失,就对别人礼拜加以感谢。
这样的朋友实际上是真正为我们着想的朋友,一生能够有这样能够指出自己缺点的朋友,实际上是非常难的。现在很多人都是来向我们巴结,向我们讨好,向我们谄媚,目的是要达到他自己的目的,这样其实并不助于我们自己的提高。
最后一个呢,它也是和言语有关,就是恪守诚信,说到做到。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任,不要轻易地就答应别人什么事,答应之后可能过两天就忘记了,那么别人再提起之后啊,自己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都不记得了,这样就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言语上的要求,可以说非常非常多,也非常非常繁杂。
在我们中国的童蒙经典《弟子规》上,对言语的要求进行了归纳,“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一定要讲求信用,是最重要的。
那些欺诈的话和妄语怎么可以呢?又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言语说的太多,不如说得简明扼要更好,只要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就非常好了,不要去谄媚巴结别人。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那些骂人的话,粗鲁的话,奸巧的话,都是市井之气,一定要努力地戒除。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道听途说的事,不知道它的事实真相,就不要轻易地听信谣言去到处传播。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不适合答应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地给别人承诺,如果轻易地承诺之后,自己又办不到,进退都是错误,让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在讲话的时候,道的字一定是非常清晰,要重又缓慢,不要着急,也不要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一般的人,张家长李家短,在一起说别人的是非,如果这件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不要去参与。
所以我们看中国的童蒙经典《弟子规》,在很小的时候,就教导一个人怎么样去言语。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照这样的教诲去做了,切实地做到了,一天之中不出恶言,在生活中,也会避免很多的过失,给别人也不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幸福人生的第二个原则:口不出恶言(二)发布于2024-01-21 2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