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历史与主要流派人物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不同地区的人民根据不同的地域生存环境创造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与文化,风水学理论也因为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断诞生发展演变,这些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水先哲们创造的不同的风水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整个知识体系。自汉唐以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中国风水学理已发展成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理论大厦了,以至于今天的人们要去全面研究它会感觉到非常之困难。
要讲中国风水理论的主要不同流派,我们要先要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中国人的风水发展历史。
中国人的风水发展历史实质上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历史与迁移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上古原始社会中国原始人类先祖们的巢居到穴居,再到地面建筑的出现,中华民族的先祖的生活空间从原始森林、山区沿着黄河、长江两流域下游慢慢,从高原慢慢迁移到平原地带,然后从平原(中原)地区慢慢发展到濒海、沿海地区,形成了中华民族从中国西部高海拔区域慢慢向东部低海拔区域生活环境自西向东的大体迁移轨迹。从中国南北来看,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主要就是指的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八王之乱”,导致黄河流域的大量北方人口第一次大量向南方长江流域迁移,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原地区的北方人口又一次向大量向南方迁移,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再次导致北方人口又一次向长江流域迁移,经过这三次大的历史性人口大迁移,中华文明的重心自北宋以后,已从黄河流域慢慢的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由此形成了南宋、元明清以来到今天的中国基本的南强北弱之社会生态环境格局。
上述中华民族文明自西高向东低、自北(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向南(长江流域、江南地区)的迁移发展历史,学者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与解释,其实在中国风水学中,对此中华民族文明迁移发展的历史原因有着最合理的解释。并且,用风水学的原理完全可解释中华文明为什么会自西向东、自高山、森林向高原、中原、濒临沿海地区不断迁移的原因。同时,风水学也可以解释中华文明为什么在北宋之前是北强南弱,为什么在南宋之后中华文明呈现南强北弱的格局,同样风水学也可以解释当代中国南方发达、北方落后的原因。我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风水学是造化之学,它可以解释人类的一切发展历史之原因,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动乱、军事、战争、气候、生态、宗教、教育、民俗一切变化之根本原因。换言之,风水学作为造化之学,不但可以解释一切人类历史现象,还可以作为未来学来预测估计人类将来之变化发展。
从中国的地域环境来看,中国西部、北部多山、南方与东部地区多平原、多水乡,这个特点就是古话讲的“三山六水一分田”,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理自然环境当中,江湖海洋水泽面积是最大的,其次就是山林,最少最可贵的就是田,也就是平原地区。这个地理特点在风水学理中分为三类:山地风水、平阳风水、平洋风水。所谓山地风水,就是指众山之地、山居人家的阴阳宅风水,中国古风水书大多是研究的此个山地风水。所谓平阳风水,实际上是指的中国北方大片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中原地区等地的风水,还有所谓的平洋风水,主要指的是江南地区河流众多成为水乡泽国的阴阳宅风水。
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不同的气候情况,导致各种风水理论的不断诞生、发展而流变。大概而言,任何一种风水理论的研究发明,总是跟创造者研究者生活的地域特点有关。换言之,任何风水理论全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山法全书》就是研究山地风水的,而《平阳全书》就是研究平原、泽国地区的风水的。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地方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时代坟地的丧葬形态、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阳宅的建筑理念与风格、形式也是会变化的,因此相应的风水理论必然有其时代性之特征。比如明代三合风水的发流行,清代玄空风水的发明,全是风水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再次,风水理论变化发展也跟不同时代不同人们对大天地自然界的整体认识有关系,一定的风水理论反映了对宇宙世界的不同认识程度。比如先秦、汉唐风水与宋元明清风水有着极大的不同。先秦时代的风水只是原始形态的风水萌芽,只是风水一些零乱性的直观认识。到了汉唐,星象学与阴阳五行之说盛行,风水理论开始初构成“法天象地”基本雏形。到了宋代,理学发明大行天下,风水学吸收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演化论之说,其理论模型日趋复杂精密,慢慢形成了一整套经纬天地包罗万象的系统学说,这一特点就是风水理论的哲理性。也就是说,不同的风水理论当中,必然有不同的风水哲理性。这是因为风水为造化之学,不同的风水学流派当中,有着不同的宇宙本体论与演变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就是不同风水流派的不同哲理性。
从风水历史上看,中国风水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三国二晋再到隋唐、宋元明清是这样一路发展过来的。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风水学的说法,但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提出的生存挑战,又值农牧社会之故,当时的人们必须“择地而居”,选择“近水向阳”适宜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在《尚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地的知识系统。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尚书》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战国先秦时期,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从《晋书》知“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当时有了“望气者”的说法,可见已有风水行业的专业工作者。
西汉时代,相地术更是盛行。司马迁《史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说不可。此时的堪舆家精通天文地理,相地术也称为“形法”。到了东汉,人们开始重视丧葬,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兴起。王充的《论衡》中就详细叙述了葬礼的忌讳。东汉人非常注重居住环境,《后汉书》提到的“使居有艮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瞥,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的家居原则,在后世都成为阳宅的基本理论。在汉代还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出现了不少风水大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书》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迄今传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巍然不倒,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大放光芒。中国人习惯把郭璞称为风水鼻祖。
隋朝这个短命的朝代,比较而言不太信风水,但出了一位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为后人景仰。他曾给皇后择吉地,当皇帝不听他的建议时,他就预测到隋朝运数不长。
大唐这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也广泛兴起,同时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从那时起,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宫宅、乡村、墓葬都不同程度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杨筠松在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杨筠松后来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反响极大。自唐代以后,很多风水从业者都以杨公的理论为风水正宗,号为杨公风水。比如明清发展兴盛起来的三合派、清代康熙时代新兴的玄空派,无不依杨公所说为正宗,全自诩为杨公传人。现在流行的很多风水经典书比如《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奥语》、《青囊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全是号称杨筠松所著,这些书一直受到历代风水研究者们的重视。
北宋一朝,陈抟、廖三传、邵康节、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一些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其中蔡元定所著《发微论》是讲风水理气的一本哲理书,思想非常深刻。宋代张子微的《玉髓真经》是历代风水形峦学的集大成之作,廖禹所著《秘传廖公画荚拨砂经》更是形峦理气结合,讲尽风水形家理致,其对后世风水影响巨大。南宋时代出现的风水大师特别多,特别是大风水家赖文俊(民间称之依赖布衣)的出现,在罗盘上设立了中针,发明创造了天星派风水,将天星、理气、峦头结合起来,对风水地理进行全面研究,其代表《催官篇》更是名重一时,传于后代,将风水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明朝这一时期,由于朱元璋建都金陵时对风水极为重视,这对民间形成对风水的重视有着很直接的影响。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风水观念建造,其中紫禁城的建造更是中国阳宅风水的理念设计出来的。北京名胜“十三陵”就是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荐给明成祖,成为明朝皇帝的陵地区。明成祖与其父亲朱元璋一样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这也导致民间全都讲究风水,风水成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准则。明朝还有个传奇人物刘伯温,民间传说他精于风水,说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明代的风水盛行自然也导致了很多风水名家的出现与风水著作的出现。明代李国木的《地理大全》,篇幅巨大,收录了历代风水著作,是一集大成之作。徐继善、徐继述俩兄弟的《地理人子须知》积一生研究风水四十年的风水理论研究与实践心得,对阴宅风水的龙穴砂水向理气作了全面梳理总结,不失为一部有名的风水著作。原由元代刘秉忠撰,明代刘基注释三合派风水代表作《平砂玉尺经》也自万历朝开始流行,直至影响到清代三合风水及现代三合派风水的研究思想。周景一的《山洋指迷》在峦头上研究上有独到观点,颇受后代形家重视。王君荣的《阳宅十书》是阳宅研究的大成作品,从阳宅内外形势到内部八宅理法,无所不论,详实可信。张鸣凤的《地理玄机参赞集》也是一部阴宅名著,其中的对翻卦法的研究最是全面深刻。另外,西陵一壑居士的《阳宅大全》、徐之镆的《天机会元》、余象斗《地理统一全书》、李思聪的《堪舆杂著》、张亘著的《张宗道先生地理全书》全是这个明代较有影响力的风水著作。
清代与前朝历代一样,皇家设有司天监,除负责观天象记天文外,还负责修建陵墓的堪舆工作,因为清代各皇帝都笃信风水,很重视陵墓方位。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6公里,地跨北京三个郊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个极其庞大的帝王陵园,由此可见清代皇帝对陵墓风水的重视。而至今保存完整的故宫紫禁城,就更是严格按风水学建筑的经典杰作,其恢弘磅礴的气势不知征服了多少世人。
清代立国267年间,风水在民间进入泛滥时期。特别是康熙一朝,中国风水学的三大流派脉络已清晰,这就是由叶九升、释如玉徹莹和尚、赵玉材三人所承宋明传统而进一步发扬的三合派风水,由张九仪发扬的天星派风水及有蒋大鸿开创的玄空派风水,他们这些人分别著书立说,宣扬自己一派的风水学理论与观点,都认为自己是风水正宗,都各自引来大量信群,由此三合、天星风水、玄空风水三大派中国风水学真正分流而下,影响直到今天。令人称奇的是,除了赵玉材是河北人之外,叶九升、释如玉同、张九仪全是浙江人,其中叶九升是浙江金华人、释如玉是浙江宁波四明山人,蒋大鸿虽然是出生于现上海市松江区,但其一生主要经历活动就是浙江湖州、杭州、绍兴一带,张九仪只是浙江桐庐严陵人,由此可见,清代开始,中国风水研究的重镇已从宋明时代的江西、福建转移到江南江浙一带了。
大概而言,叶九升所著的《地理大成》中的《山法全书》《理气四诀》《平阳全书》《罗经指南拨雾集》《地理六经注》等书,及释如玉徼莹和尚所著的《地理原真直指》,以及赵玉材(号九峰)所著的《地理五诀》等书,在龙穴砂水形峦学的基础上,主要全是禀承《平砂玉尺经》的风水理气学说,以龙水为阴阳夫妻对待交媾以求得生气作为原理,依“乙丙交而越戌,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四大局作为操作法则,然后以双山五行结合长生12宫,进行乘气、立向、消砂、纳水,其派主要特点就是在水法上,所谓的三合之义,就是龙水向在罗盘上各自方位上的字必然是三合成局,认为纳水是整个风水的核心,而纳水的主要工作在于立向上,特别重视水法。从实际运用上来看,三合派风水主要运用于江南泽国、平原水乡等河流众多之地,这也是明清三合风水在江浙、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流行开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清代康熙朝有名的风水师就是张九仪先生,其法主要是承继宋代赖文俊(太素,俗称赖布衣)先生的《催官篇》风水思想进行风水实践。赖公生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岁三月十七日亥时,生于江西定南,师承杨筠松,当时杨筠松、曾文迪、廖金精、赖布衣为赣南四大风水祖师。
风水简介
《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出现风水二字。
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地相之术等。
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流派
历史上,划分风水流派有一个重大的误区:将风水流派分成形势派和理气派两大类,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容易将人引入歧途。无论是哪个流派,都要坚持形势是风水之体,理气是风水之用的基本原则。
分法一:如下图。
分法二:
流派的划分实际上是理气方法的差异所形成的。可分成两个大的流派,下统诸多分支。
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气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飞星派(内有六个大的派系,统百多个小的派别)、奇门风水、河洛风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锁玉关等。
采用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的阴阳五行原理理气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赣南杨公风水术、新三合派、命理风水、正五行风水术等。
中国风水学每一派的风水学都有不同的理论,下面详细介绍:
(一)峦头派:(1)形势派(2)形象派 (3)形法派
(二理气派:(1)八宅派(2)命理派(3)三合派(4)翻卦派(5)飞星派(6)五行派(7)玄空大卦派(8)八卦派(9)九星飞泊派(10)奇门派(11)阳宅三要派(12)廿四山头派(13)星宿派(14)金锁玉关派
一、峦头派的原理
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
1、形势派。一提起形势派,人们就会想到以形势论吉凶的风水祖师管辂和郭璞。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穴、砂、水、向来论古凶。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小门派,但实际上这三个小门派是互相关联的,幷没有完全分离
2、形象派。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它物体。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础上展开的峦头中的一些法则,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场配合的法则。例如有一条道路与穴场对冲,在形法派中称为“一箭穿心“。
总之看形象的,离不开山体(峦头):看山体的,也脱离不了形象和形法。在中国很多山势高崇的地方,由于其山势影响大,很多风水师都重视山势形象与峦头。
二、理气派又称屋宅派或三元理气派。
由于理气派将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星象、神煞、纳音、奇门、六壬等几乎所有五术的理论观点都纳入其立论原理,形成了十分复杂的风水学说。正因为理气派过于繁杂,才分出许多小的门派,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习风水学的人要特别注意选择,否则不但学不到东西,还可能做出凶祸的风水来。
1、八宅派。八宅派综合起来只有两点:一是将坐山配游星论吉凶。所谓游星就是: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绝命、祸害、六煞四凶星。以此八星根据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别将此游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则吉,配凶则凶。二是根据住宅八卦坐山,分为东四宅与西四宅,然后与人命结合,即东四命配东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而论吉凶。一般来说,八宅派计算命卦都是以年支为准。换句话说,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别相同他们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对他们的风水布局也是相同的。那一年之中出生有几百万人,按照八宅派风水观点来论,他们都在一个共同点上。因此,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过于简单粗略。特别是东西命配东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的观点更是粗陋不堪,难以准确。希望学习风水的读者千万不要照搬不误。但以游星论吉凶,在放门路或在室内布局与玄空飞星配合起来可有参考价值。具体用法笔者在后面再做论述。
2、命理派。以宅主命局中的五行喜忌配合廿四山方位的五行及玄空飞星进行风水布局,配合装饰颜色等,对各类阳宅的室内装璜以及风水调整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三合派与二十四山头派。以山水为主,将廿四山与坐宅配山论生克关系,所谓坐宅山,实际上是指坐宅在罗盘上的五行与宅外山峰或各个建筑物之间构成的五行生克关系。配水则以十二长生位来论吉凶。十二长生就是命理学中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一般都以向上配水和水的来去论吉凶,主要是用于阴宅。但在三合派中向上配水与十二长生存在阴阳混杂之象,运用起来往往会有偏差。所以笔者提醒学风水的易友,以十二长生论水的来去之吉凶,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阴阳,配尽阴尽阳为善。
4、翻卦派。以八卦翻出九星卦为主,然后再配合山水以论吉凶。翻卦派有几种翻法,如辅星翻卦,又名黄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据纳甲起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来推断吉凶。
5、玄空飞星派。是将山向配合元运挨排山向,元盘九星,从而看水山配合室内布局论旺衰吉凶。所谓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为贪狼,二黑在坤为巨门,三碧在震为禄存,四绿在巽为文曲,五黄中央为廉贞,六白在干为武曲,七赤在兑为破军,八白在艮为左辅,九紫在离为右弼。玄空学的实质就是注重元运的旺与衰,以及1-9九个数字的生克制化与命局中喜忌配合、只要读者能把握住这一点,就算是玄空学已入门,一般来说就可以为人调整室内风水。但要把握玄空学的真髓,当然还要深入学习。
6、星宿派。星宿派指的是二十八宿,如亢金龙、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等,分别代表五行属性。根据坐向论生克,主要是用来徇二十四峦头的理气吉凶。
理气派中的奇门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以及金锁玉观派和紫微大数派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形势派和理气派。它们的理论彼此渗透。学习风水学要对两派的精华兼收幷蓄。去伪存真。不要走入风水学的误区。
历代风水名家
秦汉魏晋时期的风水名流。
(1)愕里子据《史记愕里子传》载,愕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阴乡愕里,故俗称愕里子。为人滑稽多智,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后,曾立以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台之东。死前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代,果然长乐宫建在其东,未央宫建在其西,武库正当其墓。
(2)青乌子又称青乌公、青鸟先生,据说活动于秦汉之际,曾著《葬经》一书,被后世风水先生尊为鼻祖。
(3)管格据《三国志魏志管格传》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格日:“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墓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青龙无足,白虎街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
(4)郭璞(276-324),东晋著名学者,字景纯,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代奇文,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侍郎,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遂被王敦所杀,据说风水书《葬书》和《锦囊惊》为其所著。
(5)陶侃(259-334),东晋沪江洵阳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初为县吏,渐升郡守,后官至刺使,都督八州军事,为人严谨勤慎吏职,颇有政声,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幼年丧亲,将葬,家中忽失一牛,寻牛时忽遇一老者,对他说:“前冈有一牛,眠卧山污之中,其他若葬先人,后代位极人臣,贵不可言。”并指着旁边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两千石。”按照他的指引,陶侃寻回失牛,葬其亲于牛眠之处,并将老者所选择的另一处让给周访,后来周访于此葬父,果然升任刺使,传公三代,其灵验一一如老者所言。因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后人称这个风水宝地为“牛眠之地”。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
(6)韩友据《江南通志》载:韩友,字景先,东晋舒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易经》,并能图宅相墓。
隋唐时期的风水名流
(1)舒绰据《浙江通志》载:舒绰,隋东阳(浙江金华)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杨恭仁想迁葬祖坟,请舒绰等海内外五六个知名阴阳家为其选择佳地。然而纵说纷纭,各抒己见,所选地点多个,不知哪个地点正确。然后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样土一斗,将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势“悉书于历”,密封起来,然后将样土示众。几位阴阳名家说后,人言人殊,只有舒绰所言丝毫不差。不仅如此,舒绰还说:此土五尺外有五谷,得其即是福地,世为公侯。为了验证此话,恭仁便与舒绰同到该处进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发现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来此地过去曾为稻田,因蚂蚁捞窝,故土里含米。尽管如此,死耗子还是让他这只“猫”逮住了,所以当时朝野上下都以绰为神人。
(2)一行一行(673-727),唐代高僧,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
(3)司马头陀根据《江西通志》记载: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今南昌)诸山,钦定佳穴170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4)浮屠泓僧人泓师,祖籍黄州(湖北黄冈),善阴阳算术。根据北宋李访《太平广记》记载:武则天当政时,泓师曾帮着张说(燕公)在京城长安东南购置一宅,并告戒说:“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过了一个月,泓师又对燕公说,此宅气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与泓师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处三处坑,皆深丈余。泓师大惊日:“祸事!令公富贵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惊问:“可否填之?”答日:“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纵填之,如人有痔疮,纵有他肉补之,终是无益。”后来后来燕公之子张均、张即皆被安禄山委任大官,叛乱平定后,张均被诛杀,张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师日:“长安永宁坊东南,是金盏地。安邑里西,是玉盏地。”后来,永宁坊为王鄂宅,安邑为北平王马宅,王、马二人都进入官,王宅累恩赐韩弘正、史宪成、里载义等,所谓金盏破而再制;马为奉诚园,所谓玉盏破而完也。
(5)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系闻喜。唐朝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通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开元时为同乡卜选葬地。适逢太史向皇上奏日:“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派人挖断所葬之山的龙脉,并下昭捉拿他,可是没有捕到。于是又下诏免去其罪,求其进京献艺。丘以《八字》、《天机》等书进呈。被唐玄宗授予亚大夫之官,死后祀三仙祠。
(6)杨筠松按《地理正宗》: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又据《江西通志》记载:筠松,窦州人,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卒于赣州,葬于中乐口(今山西大同)。
(7)曾文瑞江西宁都人,作《阴阳问答》、《寻龙记》。
(8)范越凤字可仪,号洞微山人,浙江缙云人,杨公高弟,作《寻龙入式歌》。
(9)赖文俊江西定南人,世称赖布衣,为江西派第三代传人,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宋有赖布衣者,善相坟地,今广东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日: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10)廖禹字尧成臣,(一说字万邦),江西宁都人,因长期隐居金精山,故世称金精人。曾作《穴罚》、《熬极金精》、《泄天机》、《作法指要》。为江西派第九代传人,地理正宗认为其为唐末宋初代人。
宋元时期的风水名流
胡矮倦江西派第十二代传人,曾做《三十六穴图》与《至宝经》。
蔡神兴号牧堂,所作《发微论》极受后世推崇。
吴景鸾字仲祥,江西德兴人,西汉长沙王吴丙后裔,其祖父吴法旺精通天文、地理。其父亲吴克诚曾师从宋代著名易学家、华山道人陈图南学习易经和堪舆之术,受其影响,吴景鸾自幼对风水训练有素、精研有验。庆历一年(公元1041年),宋仁宗下昭选拔阴阳家,本郡学官推举吴景鸾入京入试。果然受到宋仁宗赏识,被授予司天监正职。然而不久因为论牛首山“坤风侧射,厄当国母;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而被下大狱。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狱后向皇帝献《中余图》,未受赏识,遂佯狂削发,修道与湖北天门县白云山洞,常往来与饶、心二州(均在江西)。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等。宋英宗治平初年(公元1964年)遗书予女而终。
刘潜江西赣州籍,宋折宗时人,上世为唐代著名堪舆家司马头陀,所著《地理诸说》行世。明永乐二年曾于佛像中发现此书。邹宽字仲容,与博伯通同师廖金精,得其真传,为相州汪伯彦卜地葬亲时,曾借堪舆之言写信说伯彦攻打金国,末云:“方今幽燕未归版籍,朝廷有意恢弘,倘值此时挥师振旅,当勿记名位高低,奋力前进,必立稀世之名,若参之他见,微有更改,妄触一机,百关具废。”对此,伯彦表示同意,未能付出实施。后来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彦知枢密院事,旋进右仆射,与黄潜善同居相位。看来邹宽艺术确实诡秘,不过信中之议全是妄托空言。
徐仁旺江西上尧白云山人,曾上奏折议迁宋定陵,他主张用牛头山前地,认为山后之地有以下害处:“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岁内,丁内直射,祸当丁未岁中。”对于他的这番话,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后来金人犯边,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后,诸郡火载相继不断,东南州郡半为盗区。于是人们想起他的预言。
王及字肇卿,一字孔彰,原籍河南开封。其祖父王内因论历法有差,被贬居住江西赣州。王本人幼年致力科举,在举不利,后弃家流浪江湖。后因喜爱欧江龙泉山水,便在此定居下来,王深明堪舆之学,对闽派风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死后弟子叶叔亮传其《心经》及《问答语录》。
胡舜申原籍安徽绩溪,南宁绍兴年间迁到苏州。根据《苏州府志》记载,其人:“通风土阴阳之术,世传江西地理所与舜申。尝以术行四郭而相之,以为蛇门不当塞。”著作有《吴门忠告》一篇。
达僧《吉安府志》说:“达僧,姓刘氏居安流下村水南院,师司马头陀,善地理之术,所著有《撼龙经》、《天元一气》诸书,世有传之者。”这里,关于《撼龙经》的作者是达僧的说法与一般以为为杨筠松所作的观点有矛盾。究竟哪个正确,尚待探讨。
铎长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详,宋元之际,以形家数术周游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刘子南、新建赵之方和丰城何野云。
梁饶元代人,家居江西德兴,精堪舆术。时值岁暮,摆渡人李翁请其歇息一夜,并设酒款待他。饮至半酣,梁饶大发感慨说:“世上任何人能认识我,今日时师后代仙。”听到此言,里便向他恳求吉地,梁当即指示穴位,并嘱咐说:“贵从武功来,祸后福始应”后来李翁便葬在所选之穴。不几年,其子以罪戌安徽定远,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养,赐以过姓,复赐姓沐,单名一英。此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死后追封黔宁王。沐氏从此继承云南王位,与名代相此终。
明清时期的风水名流
(1)张宗为汗代道教张天师的后裔,精青乌之术。元末,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与皖南青阳。贵池一县凡是经过他卜选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标记。明洪武十二曾应朱元璋要求,随军观察行军途中的山川形势。
(2)目讲僧《宁波府志》称,“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勤,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日: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传著。
(3)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时方承平,社会安定,可周却从浙江钱塘江搬到江苏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吾卜地莫如娄江善”,后来果然钱糖江毁于兵祸,昆山无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技艺精湛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4)仲宁明代腾县人,根据《茺州府志》载:他曾遇异人传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驾幸南京,驻于腾县,曾召见中宁,试其才学,仲宁指者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5)杨宗敏明代绍兴新昌县人,永乐年间,有异僧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舆之术。宗敏书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厘。时人称之为杨地仙。
(6)廖均卿江西宁都人,命十三陵区的首席选择家。其祖为唐朝著名堪舆家廖禹,根据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明朝永乐五年(1407)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黄土山,及车驾临视,封其山为天寿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长陵,……自是列圣因之,皆葬于长陵左右而同为一域焉。
(7)非幻和尚蘅州宝陀山主持僧,熟读儒书,精通地理。尝应召选择昌平天寿山风水,事后赐以金紫。永乐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赠他为“五官灵台郎僧录司右教”
(8)游朝宗明徽州人,为天寿山(十三陵)陵域的勘测者,曾受到永乐皇帝的褒赏。
(9)裴士杰明初著名堪舆理论家,曾主持编写《永乐大典》中有关风水问题的条目。
(10)骆用卿浙江余姚人,精通堪舆之术,为十三陵的主要选择家。早年游学不第,以经术设馆授徒,明正三年(1508)中进士,历任兵部员外郎,侨居通州。嘉靖年间,经大学士张俘敬推荐,骆用卿为明世宗朱厚在昌平天寿山十八道岭选择了陵寝所在,此岭后被赐名阳翠岭。
(11)谷宗纲字以张,明温州永嘉县人,精青鸟家言,考难精晰,然耻以术鸣,托情诗酒,有诗文若干卷行世。
(12)徐善继江西德兴人,初补本邑痒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得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囚每每灵验。驰名于闽南各县。其易学知识之渊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人自须知》等。
(13)汪朝邦字用实,明徽州人,为人憨厚,科举失利,弃而攻医,尤精形家言。
(14)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人,精通堪舆之学,与其兄江抱日、江东白被时人合称为“区东三仙”
(15)奚百川安徽望江县人,据明《太平府志》载:奚百川,本府望江县人,“善堪舆,本乡及桂城诸里阴阳二宅,皆其所顶。”
(16)李绑祥字和征,天资聪颖,博贯青囊星学,尤得阳宅真传,卜筑应验。
(17)李景溪赋性灵异,精通阳宅、星相、历法诸法,所著有:《阳宅秘诀》、《雷庭心法》等书。
(18)徐懋荣徐懋荣,字野云,为武功伯徐有贞第四世孙,精通风水术,为苏州文人张凤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辈所推崇,晚年与诸君唱酬为乐。明历二十三年(1605年)卒,享年七十一岁,其长子徐太衍继承父业,其三子徐永镇著有《堪舆录篆》八卷。
(19)张储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学士张位之弟,堪舆医卜、风监之术、无所不精,明万历是曾浏览辽东,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所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贵,闻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天下其多事乎?”听者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20)闵德裕字昆冈,清代湖平广济县人,常穿短后之衣,戴茅蒲之笠,慑亡织之衣,遍走山川野云,相其阴阳,查其泉脉,然后绘成图册藏呼吁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风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其服务可谓专业化、系列化。
(21)蒋平阶《清史搞艺术传》载:蒋平阶,字大鸿,江苏华亭人。少孤,其祖命学堪舆之学。“十年始得其传,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证》一书。取世相川之书,订其谬处,析其是非,惟尊杨筠松一人,曾文瑞仅以筠松以传。……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馨,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证》一书。其弟子有丹阳张仲馨、丹徒骆士鹏、山阴吕相烈、会稽姜尧、武陵胡泰征、淄川毕世持。平阶生于明末,兼以诗鸣清初,诸老与之唱和。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罗经,后人多用之,成为蒋盘。
(22)章攀桂字淮树,安徽桐城人。乾隆时曾在甘肃某地任知县,累生至江苏松太兵备道。根据《清史搞艺术传》的说法:“此人有吏才,多术艺,尤精形家言。谓近世型家之书,理当辞显著者,莫如张宗道《地理全书》为之作注,稍辨其误失。大旨本元人《山阳指迷》之说,专注形势。攀桂既仕显,不以方技为也。自喜其术,每为亲戚交友择地,贫者助之财以葬。……乾隆数南巡,自镇江到江宁,江行险,每由陆诏改通水道,议凿句容,故破岗渎。攀桂相其地势,日,茅山石地势高,纵成渎,非设闸不成,储水多劳费,请从上元东北摄山下凿金乌珠刀枪河故道,以达丹徒,工省修易,遂监其役,渎成,谓之新河,百年来赖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赏,然而,因大学士于敏终收受贿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责,而攀桂因曾经帮助于某在金坛修建私家园邸,所以被革职,丢官后,他散居江宁,晚年沉溺禅理,著作有《选择正宗》行于世”。
(23)叶泰字九升,清代安徽人,著有《山法十三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间附以己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廖金精三家为主,论峦头阴阳,尤尊杨公。
隋东阳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杨恭仁想迁葬祖坟,请舒绰等海内外五六个知名阴阳家为其选择佳地。然而纵说纷纭,各抒己见,所选地点多个,不知哪个地点正确。然后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样土一斗,将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势“悉书于历”,密封起来,然后将样土示众。几位阴阳名家说后,人言人殊,只有舒绰所言丝毫不差。不仅如此,舒绰还说:此土五尺外有五谷,得其即是福地,世为公侯。为了验证此话,恭仁便与舒绰同到该处进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发现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来此地过去曾为稻田,因蚂蚁捞窝,故土里含米。尽管如此,死耗子还是让他这只“猫”逮住了,所以当时朝野上下都以绰僧一行为神人。
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
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南昌)诸山,钦定佳穴 170 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僧人泓师,黄州(黄冈),善阴阳算术,武则天当政时,泓师曾帮着张说(燕公)在京城长安东南购置一宅,并告戒说:“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过了一个月,泓师又对燕公说,此宅气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与泓师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处三处坑,皆深丈余。泓师大惊曰:“祸事!令公富贵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惊问:“可否填之”答曰:“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纵填之,如人有痔疮,纵有他肉补之,终是无益。”后来后来燕公之子张均、张即皆被安禄山委任大官,叛乱平定后,张均被诛杀,张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师曰:“长安永宁坊东南,是金盏地。安邑里西,是玉盏地。”后来,永宁坊为王鄂宅,安邑为北平王马宅,王、马二人都进入官,王宅累恩赐韩弘正、史宪成、里载义等,所谓金盏破而再制;马为奉诚园,所谓玉盏破而完也。
字冀之。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通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开元时为同乡卜选葬地。适逢太史向皇上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派人挖断所葬之山的龙脉,并下昭捉拿他,可是没有捕到。于是又下诏免去其罪,求其进京献艺。丘以《八字》、《天机》等书进呈。被唐玄宗授予亚大夫之官,死后祀三仙祠。
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
唐崇贤里人。师杨筠松,凡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皆所究晰,尤精堪舆术。”作《阴阳问答》、《寻龙记》。
字可仪,浙江缙云人,作《寻龙入式歌》。
江西宁都人,曾文辿女婿,世称赖布衣,江西派第三代传人,善相坟地,广东故家大姓始祖二世、三世坟,多赖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谚曰:族有赖布衣,繁昌必有闻。
字尧成臣,江西宁都人,因长期隐居金精山,故世称金精人。曾作《穴罚》、《熬极金精》。江西派第九代传人。
道教张天师后裔,精青乌之术。元末,避陈友谅乱,改名隐居皖南。贵池一县凡是经过他卜选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标记。明洪武十二年应朱元璋要求,随军观察行军途中的山川形势。
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或云为陈友谅参谋,反败逃匿为僧。明末来勤,善堪舆术,为人卜葬无不奇验。尝曰: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云。卒死于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进坟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书绝无,刊本多为后人委托,世鲜有得其传著。
风水古城阆中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学,足迹遍及东南,时方承平,社会安定,可周却从浙江钱塘江搬到江苏昆山居住,并说天下兵祸将起,“吾卜地莫如娄江善”,后来果然钱糖江毁于兵祸,昆山无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庙宇,相方、定位、卜日、选辰皆出其手。由于技艺精湛县令派人为其画像,以示赞扬。
明腾县人,曾遇异人传授风水之术,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驾幸南京,驻腾县,曾召见中宁,试其才学,仲宁指者一处,说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明新昌县人,永乐年间,有异僧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舆之术。宗敏书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厘。时称杨地仙。
宁都人,明十三陵首席选择家,永乐五年( 1407 )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择地,得吉于昌平县黄土山,及车驾临视,封其山为天寿山,以七年( 1409 年)五月己卯作长陵,…… 自是列圣因之,皆葬于长陵左右而同为一域焉。
德兴人,初补本邑痒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得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囚每每灵验。驰名于闽南各县。其易学知识之渊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地理人子须知》等。
赋性灵异,精通阳宅、星相、历法诸法,著《阳宅秘诀》、《雷庭心法》等书。
字野云,精通风水术,为苏州文人张凤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辈所推崇,晚年与诸 君唱酬为乐。明历二十三年卒,其长子徐太衍继承父业,其三子徐永镇著有《堪舆录篆》八卷。
字曼胥,南昌人,堪舆医卜、风监之术、无所不精,明万历曾浏览辽东,回来后对人讲:“吾观王气所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贵,闻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天下其多事乎”听者以为他胡说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关,恰应其言。
字大鸿,江苏华亭人。少孤,其祖命学堪舆之学。“十年始得其传,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穷其变。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虽大荒内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证》一书。取世相川之书,订其谬处,析其是非,惟尊杨筠松一人,曾文瑞仅以筠松以传。…… 自言事贵心授,非可言馨,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证》一书。其弟子有丹阳张仲馨、丹徒骆士鹏、山阴吕相烈、会稽姜尧、武陵胡泰征、淄川毕世持。平阶生于明末,兼以诗鸣清初,诸老与之唱和。地学为一代大宗,所造罗经,后人多用之,成为蒋盘。
字淮树,桐城人。曾任知县,官累松太兵备道。根据《清史搞艺术传》的说法:“此人有吏才,多术艺,尤精形家言。谓近世型家之书,理当辞显著者,莫如张宗道《地理全书》为之作注,稍辨其误失。大旨本元人《山阳指迷》之说,专注形势。攀桂既仕显,不以方技为也。自喜其术,每为亲戚交友择地,贫者助之财以葬。…… 乾隆数南巡,自镇江到江宁,江行险,每由陆诏改通水道,议凿句容,故破岗渎。攀桂相其地势,日,茅山石地势高,纵成渎,非设闸不成,储水多劳费,请从上元东北摄山下凿金乌珠刀枪河故道,以达丹徒,工省修易,遂监其役,渎成,谓之新河,百年来赖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赏,然而,因大学士于敏终收受贿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责,而攀桂因曾经帮助于某在金坛修建私家园邸,所以被革职,丢官后,他散居江宁,晚年沉溺禅理,著作有《选择正宗》行于世”。
字九升 ,著有《山法十三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间附以己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论峦头阴阳,尤尊杨公,而避廖金精之说。以上编者对历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风水先生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由中不难看出:他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出身贫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观;或游历州郡之间;或以堪舆谈福祸;或借风水论政治;或因相地而发迹;或凭择地而扬名;或设馆授徒,秘传其术;或看书立说、公诸天下;总自,各有一套绝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种情趣,各有一番经历,因而也各有一类活法。从中,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风水先生 和风水 先生的形形色色。将这些资料传记串联起来,综合归纳,我们便会改变那种一提起风 水 先生就想到手提罗盘、胡诌乱咒、骗人钱财的“风水佬”的思维定势,对风水和风水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字伯温,军事谋略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明代武林(今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相传元末以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善养生。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金锁玉关》风水在过去没有书本出版,只经过历代传人的口授、抄录、实践、充实、积累的秘诀。只有口传心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准确度相对较高。《金锁玉关经文》是祁鸿飞(1893——1976年)写,《二十四山经文》又叫《九砂九水》是李相生所著。
1、祁鸿飞弟子
祁鸿飞先生出外为人相宅相地,常在江苏淮安市马甸乡一姓雍的家里食宿,三三年之后,将平生所学传给雍家的儿子雍锦帮,雍锦帮后来传给儿子雍孟生,雍孟生死后无弟子,此支失传。
祁鸿飞后又传给陈海如,陈先生在公社化年代,曾担任生产大队长,事务繁忙,无暇学习此术,也就没有操业相地相宅,后传给自己的儿子陈厚国和女婿杨晤。
祁鸿飞先生又收关门弟子陈相,后陈相长期在扬州从事风水实践活动。陈相传弟子有陈益峰、刘东亮、张树淮、陈炳林、成汝善、刘万山、苏证铧、张树淮等。
其他经过再传和其他渠道研究金锁玉关风水家有:宋国元、闫峰瑀、吕文艺、罗林洪、王夕强(山东)、曹武林、张炜伟、景根泽、邵伟华、秦阳明、刘恒、王夕强、钟义明、冯化成、马化成、林乐春、刘力伟、田心顺、王宏斌。田震良、李振国、张延笑、潘新军、王祎辰、郑义、张足波、任方瑞、朱益雷、班志芳、张鹏程、张泽阳、张静娟、林美宏、李彦伟、刘福龙、邹振家、魏绍利、沈楸耘、魏嘉宏、徐峰、吕治国、关成付、熊朝银、周怀娟、周忠诚、李奇轩、李必贵、恽海燕、刘镓谅、王廷峰、张德鹏、李星、贾宏军、刘志伟、李攀、张华、刘旭东、陈金、陈松源、李焱、孙兆启、覃学玲、覃祚东、蔡辅强、黄心儒、朱勇、杨叶、刘铭纬、徐俊、何厚均、赵一蔚、卢嘉、劳腾贤、蒋鸿亮等。
2、金锁玉关面世
“金锁玉关”之经文流入社会,始于1997年,由江苏淮安的张树淮首先公开,引起轰动。1999年江苏淮安的成汝善开始出山面授金锁玉关风水,从此金锁玉关开始轰动风水界。“金锁玉关”风水门派当今如此兴盛,张、成二人功不可没。
《二十四山经文》出自民国
金锁玉关风水的历史遗迹没有办法考证了,但是可以确认《二十四山经文》理论的写作时间在民国时候,文中提到“难比施公斜”、“师团旅长威名扬”都可以佐证。施公指施世纶,施琅之子,康熙年间人士,据说长相奇丑无比,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康熙因此赐他“施不全”的雅号。师团旅长之类的称谓民国初年才有此称谓,清朝的旅长应该叫协领。
3、祁鸿飞故事
金锁玉关理论师承传到近代,传到民间隐土江苏淮安市汹洪县顺河祁湖村祁鸿飞先生之手。祁鸿飞先生是晚清秀才,精通“金锁玉关”和奇门遁甲术,他的风水学说出自山东的佟老爷子。祁鸿飞先生的传说很神,摘录如下,不足为信。
据说祁鸿飞先生有一爱女,去邻村玩耍,几日不归。
老先生用奇门一推,知道在某村,被他人收着,就去此村寻找。到某村后,又用奇门外应,而推断出此村将要发生“命案”之事,而告当村正在稻啟田的村民说:“你们今年的稻子收不成了。有村民间:“此是为何”老先生说: “你村将有一新婚的少妇,要投河自尽,你们为帮其办丧事,那有时间去收获稻谷呢村民乞告解救办法。祁鸿飞先生说:“等我女找回来时,再帮解救”。村民立即飞奔回村,找回老先生的爱女,送至现场,老先生见女平安无恙大喜,就附某一村民的耳旁,日几月几日见时,在某地如何如何。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预见的那日,该村有一新婚的村妇,因几句玩笑话,被丈夫辱骂几句,一时想不通,就奔向附近的京杭大运河想尽,恰逢在此值班等候多时的村汉拦阻而自尽未成,村里也就顺利地收完稻谷。
4、李相生故事
在江苏淮安市附近农村,还有另一名风水高手名叫李相生,相宅、相地也称一绝,自我总结出一套“二十四山砂水吉凶”秘藏于室,秘不外传,当地有句俗语“请到李相生,家产半边分”,李相生为人看风水,将罗盘支好后,就在一旁抽烟,不吭声,见主人将一担担稻谷挑到自家、收条过目后,再转动罗盘,排分吉凶祸福。
为什么李相生当时看风水,收价如此之高,其原因有二:
一是李相生看风水极准,要官有官,要财得财,客户信徒者众多,似乎皇帝女儿不愁嫁。
二是李相生有妻妾五人,自己本身又拍大烟,平时开销甚大,收费不高,难以维持。李相生当时在淮安地区名气之大,似有盖过祁先生之势。然“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李相生先生的同行老友杭某,为人看风水时失手,遇到了重丧,主人家逝者安葬之后又死一子。连李相生也无计可施,就去请教祁先生,李相生将自己珍藏《二十四山向吉凶》秘本,作为见面礼,并拜祁先生为师,此时祁鸿飞先生才出手相救。
从此以后,祁鸿飞先生的金锁玉关的理论又将李相生的《二十四山向砂水吉凶》补充了进去,并作为一个完整的“金锁玉关”理论体系而师传下来。
李相生拜了祁老先生为师后,风水水平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可惜解放后因一个小妾之因受土匪诬陷,死于非命,李相生没有弟子,其本人完整的风水学说基本失传。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风水历史文化发布于2024-01-18 16: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