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诀》中对风水讲了哪五决?五诀者,龙、穴、砂、水、向也。凡地不分阴阳宅,皆要运用此五诀。
《地理五诀》成书于清朝乾隆丙午年间,著者是赵玉材先生,字九峰,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巨匠。九峰氏认为:地理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亦不止一端。阳从左边转,阴从右路通。
九峰氏以水流运动而不为静止,是为阳象。即以天道之左旋为长生,从左到右起例顺行。
水为动,动为阳。以龙脉之静止而不运动,是为阴象。即以地道之右旋为长生,从右到左起例逆行。龙为静,静为阴。
还有“十二龙理气歌”,虽分散各卷中,但依水法环环相扣。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这地理五诀是什么?
龙
“龙者何?山脉也。山脉何以龙为?盖因龙妖娇活泼,......而山脉亦然,......”龙是指龙脉,即山脉,其蜿蜒屈曲而至的山峦,就是风水学中通常称之为气脉流贯的山体。山脉进入到了平原,就没有了山体的运行,这似乎是没有了龙脉运行,其实也是有“龙”的。这时的“龙脉”已经转入到了地下,即是指龙脉之气运行到了地表下面的岩土层,所以说地表下面的岩土层也是有走向的。
“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中者是。”从地质构造来看,水往低处流,岩层的走向也一样。汉语成语里有“来龙去脉”的说法,可见“龙脉”在平原也是有走向的,龙脉运行的“生气”也是依附于“龙脉”的,龙脉的“生气”走向和“龙脉”的运行是一致。
“龙”要分吉凶:“吉龙”的外形为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健力足,雄伟磅礴,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山脉,这样的龙形称为“真龙”,是能够迎纳生气和产生生气的。“凶龙”的外形为磞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欹斜走窜,星峰不正的山脉,这样的龙形称为“老龙”、“死龙”,迎接到的气也不是生气、暖气,而是很不好的凶气、暴戾之气。
大众都喜欢“青山绿水”,“青”是指山的自身功能绿化状况和草木生长状况,山上有大量藤条、杂草和树木就称之为“青山”。青山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护自身的水土保持——即永久性的形状不改变,绿色植物反过来又体现出山势的结构和内部环境及其生命力。绿色苍龙,郁郁葱葱的大山的生命力是强盛的,远望一片绿荫,不见一点恶石,这是山龙生命力强盛的表现,其结作的穴位是优美的,发福发贵的;草木不生的山峦缺乏生命力,这样的山脉下来当然不会结作好穴位甚至不结作穴位。
如果山上没有树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时间一久,“青山”就会变成“穷山”,“绿水”自然就会变成“恶水”。山体就会出现冲沟、滑坡、崩塌等不利于人类生活的景象,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居住安全。
故风水学观点认为:“龙脉”行走不能断,“龙脉”断则“生气”断。以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脉”断处其实就是指生命断裂带、石峰隙缝带等不良的地质状况,在生命断裂带是不宜建造房屋的。进一步说,山体长期出现滚石、掉砂或不长草木,这就预测出地下岩土层的结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可见“龙脉”实际就是指日常建设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质条件,风水学中对“龙脉”的研究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地质科学的一部分。
穴位与明堂
“穴位”者,是“生气”随着“龙脉”而来所聚集的一个点也。“明堂”是我们所选择适合我们居住、生活的前面的一个平整宽阔的平台,它像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是一个平坦整齐的场院,故称之为明堂。古之地理风水学家,即以穴前之地称之为“明堂”。故明堂是指“穴位”前面临近山峰靠近水流的平坦边缘地带,而“穴位”则往往是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点,是有利于“生气”集聚的地方。
“穴位”与“明堂”的关系是“点”与“面”之间的关系。“穴位”起到了一个“控制点”的作用,是明堂存在的前提,“明堂”的位置是穴位的外延和拓展。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明了山体与水流能够相互为用,两者的结合更能够提供给人类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近水,在古代来讲,人类的运输、出行、交通是否便利都要考察水流的情况,有了近便的水流,则有了生活的保障。近山,山峰在古代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举足重轻的作用,有山才会有燃料,有山才会有猎场,有山才会有屏障,有山才会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由于古代的这个原因,风水学在古代就应运而生了。
故人类居住的地方不能距离山体太远或距离水流太远,这也是儒家学说所尊崇的“中庸之道”在风水学中的具体体现。宜宾市合江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背靠巍峨秀丽的翠屏山,左边是弯环曲折的岷江随着曲折绵延的山势前来,右边是顺着柏溪镇曲折绕行前来的金沙江,两水交汇在合江门,成为传统风水学中的“两水交汇”模式,后面建立起众多高楼围绕着一个中心地带,前面是一条距离两条河流最近的宽阔绿化带,这个宽阔绿化带就可以认为是“明堂”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聚气”模式。
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看,它改善了小区域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其周围土地的经济价值。 “穴位”与“明堂”的选择其实就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选址科学,不仅要从风水、地理、山峦、城市规划,还要从居住、人文、自然景观、排污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砂
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峦也。“砂”是穴位周围的山峰,以穴位为中心构成的穴场环境的重要因素。风水学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兽来命名穴场周围的砂体——即山峰,古代穴位以坐北朝南为吉祥,今之山东等地依然如此,现举其为例:前边是(南方)朱雀,后面是(北边)玄武,左方是(东边)青龙,右侧是(西边)白虎,而对砂山配以五行学说,进一步对山体与穴位所构成的环境做出逻辑推理性的分析判断。
风水学的原则是尽可能利用好穴位周边的地形建设,对于一些不好的地形环境条件应当做出相应的形势改造。这里的地理形势包括对地形的考虑就涉及到日照、气候、土壤、风向、山势围护等要素,与现代科学提倡的生态建筑要求基本吻合。
《曲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黄帝陵之风水砂山意象四方宿名也。风水地理理论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不是说山之形状皆欲形如其物也。
从风水地理中可以看出,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除了有靠山(主星)之外,左右两侧还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山峦,使整个穴场成兜抱状,来挡住“风”对气场的侵袭,达到更好的聚气作用,让居住者在心理上能够感到安全,同时也能够提供给人类维持生存必备的物质资料。故风水地理在《地理五诀》中(即龙、穴、砂、水、向)等方面给人类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合乎实际的要求。
水
水者,龙之血脉,穴之外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风水地理学认为:气是随着水流而走动的,有水流存在就必定有生气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水流的依赖也超出于对山峰的依赖,故古有“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故民间一些地区仍有“阴宅(坟墓)重山,阳宅(房屋)重水”的说法。
水流的走向,就是“生气”的走向,而“生气”又是和水流的走向相同的。“生气”是贯通于水流的,水流的运动带动“生气”的运动,而不同的水流形势所聚到的“生气”所具有的性质也是不相同的。
水流清澈,味觉甘甜者为吉;水流浊暗,味觉苦涩者为凶。水质的不同,即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时,水的性质表现出来也有所不同。水质良好的地区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比其他地方的好,而有的地区人们患有地方性疾病也与当地水质有密切关系。今天提出的“环境保护”就是依据古代风水学来进行定位的。
水流还具有交通的作用:无论古今中外,不分内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水利交通条件的城市,其经济、文化、政治都比较发达。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风水学当作水流来看待,凡是交通发达的城市,经济也较一般地区发达。从历史角度看,各个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交通的发达程度相关。前面说过,山峦能够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这也正好体现了民间流传的“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故如果山川留不着成群结队的人们,那再好的交通,再发达的经济也无济于事。
水流对人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选址时尽量选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选在河道的凹岸,这是为了避免洪水的侵袭而形成居住地的垮塌,别的文献里已经阐明,这里就不再赘述。
向
“向”在这里指的是“山体面向”和“物体坐向”,同一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相同,故不能单纯的说某一物体的方位是“XX”向。“向”在这里作者对其作出两重解说:一是山峦形势的“向”和“背”的区别的向,犹如人在站立时有怀面和背面,坐着时有怀面和背面,躺下时有怀面和背面一样;一是风水术者利用罗经(罗盘)进行选址,或是对某建筑进行理气定向时,以其手中的罗盘来建立起的一个相对坐标体系,从而对穴场进行一些逻辑性的、适用性的分析和评价,这也是风水学中所说的“向”。
前者着重于山峦形势的向背,后者着重于住宅、坟墓的理气——即坐向。查看穴位周围环境是否能够满足“聚气”的要求,即整个穴场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在理论上来进行的“立向”。
以某一栋建筑个体来说,日照和通风是必须满足的,满足了则为“吉”利,反之则为“凶”恶。
住宅的最好朝向不一定是正南北向,而是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略有偏差方位。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日照条件很容易满足,由于地理潮湿的原因,在通风朝向的考虑上就应占据其主要地位,同时也要避免过分的日光照射,故朝向以南偏东15度者为“吉”;北方地区又因为寒冷时间较长,日照在住宅的朝向考虑上就占据了占主要地位,故尽量要争取更多“热源”方向(即南偏西15度)来获得更多热量为“吉”。
可见,穴位的“朝向”不仅要从山峦的向背来考虑,也要从罗盘上来进行谋划,故住宅的吉凶选择也是从人的根本生产、生活需要来进行解说的,其本质就是对居住条件的选择,所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水模式,比如山区、丘陵地区和平阳地区的风水选择就有其不同的概念,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一成不变。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地理五诀基础知识发布于2024-01-18 16: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