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符经》,又称“天符印”,韩国的道教哲学文献,仅八十一字,微言大义,是风伯、雨师、云师等神仙用来呼风唤雨、掌管天地日月的道具,后由檀君王俭以鹿图文字传世。新罗时代,由孤云崔致远先生刻于妙香山石壁。朝鲜王时代,再由道人桂延寿发现。
古记云:昔有桓因(帝释),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白山顶(今妙香山)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三国遗事》〈纪异古朝鲜〉)
《天符经点校》
鞠曦 点校
一始无始。一析三。极无尽本。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一积十矩。无匮化三。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大三合六,生七八九。运三四,成环五,七一妙衍。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人中。天地一一,终无终一。
《天符经解》
新罗 崔致远 经解
《天符经》八十一字神诀,神诀字虽八十一,万法具备。
一始无始
一者,太极也;无始者,无极也。太极始于无极,故曰:“一始无始。”
一析三
太极分而为天、为地、为人也。故曰:“一析三。”
极无尽本
虽分三才,太极依旧自在也。故曰:“极无尽本。”
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
天得一而为第一,地得一而为第二,人得一而为第三也。故曰:“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
一积十矩
无极,则金刚般若真如之先天也。太极,则阿赖耶识。天地人物,皆因此识而落於后天。生生死死,四生之途,轮转不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居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居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也。故曰:“一积十矩。”
无匮化三
已落后[天],三才万物,生成不息,变化无穷也。故曰:“无匮化三”。“匮”,乏也。
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大乾合坤,生七八九。
二,阴数[也];三,阳数[也];天地人,皆有阴阳也。故曰:“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
后天乾坤配合,[化]生一白水、二黑土、三碧木、四绿木、五黄土、六白金、七赤金、八白土、九紫火;排铺九宫,运化无穷也。故曰:“大乾合坤,生七八九。”
气具大略,以上。(上述之道,要略言之,气具一统,运化所成也。)三才万物,分裂之像也。(三才万物,分裂之像,气化成形也。)
运三四,成环五,七一妙衍。
归根复命,真一之大道[也]。运三木之日,四金之月,入中结丹;五土七火一水,妙合 [而] 凝。无量广劫,得大自在也。千千万万世,长生不死之大道,成仙成佛之真诀。惟此一法,更无它术也。故曰:“运三四,成环五,七一妙衍”。
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
诀中秘旨,口口相传,不记于文;故,不遇真师,莫能知之。欲闻秘旨者,正心修戒,至诚发愿,心有真师,下教矣。以上(上述之道),诚意、正心、修身等事也。故曰:“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
“本心本太阳,昂明”以上(之道),济[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事也。
人中天地一一终,无终一。
至戌亥之会,天地人物,莫不坏灭。无终者,惟此真一也。故曰:“人中天地一一终,无终一”。
道家之守中抱一者,此也;佛家之万法归一者,此也,犹未乃也。至於三年乳哺,九年面壁,至於无极以后,了当也。
《天符经》与韩国文化的关系
《天符经》在韩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由两个方面所决定。 一是因《天符经》为韩国祖先檀君为“弘益人间,在世理化”而传世的文化经典。这方面的史料虽难以尽考,然而,这并不因此就降低了《天符经》的理论地位。这与中国的群经之首《周易》一样,并不因为“包牺氏”不可考证,就可能否定由“包牺氏画卦”所形成的《周易》。
《周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上论表明了《易》学的形成过程,然而,无论“包牺氏”还是“神农氏”、“黄帝”、“尧”、“舜”,由于时代久远,属于上古史,传奇色彩十分浓重,但并不因此而否定《周易》在中国文化“群经之首”的理论地位。
同样,《天符经》的产生,也与《周易》一样,因属于韩国上古史,传奇色彩同样十分浓重。
关于《天符经》的传世,源于檀君祖父所授的“天符印”:
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檀君王俭,立都阿斯达,开国号朝鲜,与高同时。
古记云,晋有桓因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白山顶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都平壤城,始称朝鲜,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忽山又今祢达,御国一千五百年,周武王即位已卯,封萁子於朝鲜,檀君乃移于藏唐京,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
崔致远(857-卒年不详),字孤云,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年)生于京都沙梁部。新罗末期人,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123456@qq.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古老而神秘的《天符经》注解】发布于2024-01-14 20:49:23